联系方式CONTACT

上海英狮联

地址:上海南翔芳林路952弄6栋

电话:021-59120300

邮编:201802

邮箱:406375574@qq.com

网址:www.yingshilian.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行业新闻

对虾病害应急防控措施

作者:佚名 日期:2024-6-25 21:42:03
寒潮、暴雨、台风等恶劣气候对养殖对虾影响最大。由于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池塘水体环境可控性差,本次虾病主要发生在传统土池养殖对虾,部分发生在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对虾。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改变,而水体温度变化又导致养殖系统藻类和细菌群落发生改变,原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藻类和细菌死亡,而适应低温或高温的细菌和藻类还没有来得及繁殖起来发挥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功能,导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平衡调控出现真空期,同时死亡的藻类和细菌在池塘底部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池塘底部缺氧,条件致病菌如弧菌大量繁殖,感染对虾发病死亡。

● 一、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虾苗

虾苗携带多种病原现象普遍,虾苗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1、高致病细菌、肝肠胞虫等重要传染性病原对对虾养殖期影响严重。选择使用不携带重要病原的虾苗已经成为对虾养殖能否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虾苗携带病原数量少,且呈潜伏感染状态,无法肉眼判断,需要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才能判断是否携带病原,当前使用的病原检测方法多为定量PCR检测技术,部分使用一步法PCR技术。定量PCR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虾苗潜伏感染病原,而一步法PCR技术灵敏度不高,不能检测到虾苗潜伏感染的病原,检测结果不能用于虾苗病原检测。虾苗选择的原则是检测到阳性的虾苗一定不能使用。

● 二、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

上半年,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病害大规模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要关注气候变化,掌握气候变化前4天和气候变化后的情况。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应采取以下措施调控水质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养殖生态系统的紊乱。

气候变化前4天,扩繁益生菌,培养基质可以用对虾饲料、鱼饲料等,也可以用糖类等作为益生菌扩繁培养基,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需要24小时。
气候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水体消毒处理,一般采用底层消毒制剂,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发酵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养殖系统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

气候变化前1天~2天,新的藻类和菌群快速生长,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新构建的养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建议每天至少一次用益生菌拌饲料投喂,最好每餐都使用益生菌拌饲料投喂。

● 三、使用二级处理的水养殖对虾

外源水对对虾养殖影响较大。受气候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有时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塘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消除气候变化、养殖池塘水排放对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建议采用二级处理,需要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处理,需要杀死所有进入一级蓄水池的生物,经过2天死亡生物等沉积,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消毒沉淀2天后表层水引入对虾养殖池塘用于对虾养殖。

● 四、每天检测水体溶解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及时调水

水体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是判断对虾养殖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最主要的理化指标,不仅能用于判断养殖生态系统是否紊乱,更能为养殖生态系统调控技术使用提供依据。由于对虾养殖生态系统变化快,需要每天检测上述4项水体理化因子,不同的养殖模式理化指标的阈值不同,土池养殖底层水体溶解氧不应低于3.5mg/L,而包括工厂化养殖在内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水体溶解氧不应低于4.0mg/L;pH在所有养殖模式中不应低于8高于9;氨氮和亚硝酸盐在土池中不应高于0.3mg/L,在无底泥的集约化养殖生态系统中氨氮不应高于3mg/L,亚硝酸盐不应高于5mg/L。

● 五、每天检测水体细菌总量、弧菌数量,及时消毒调水

对虾养殖生态系统总细菌量与对虾养殖产量呈线性正相关,土池养殖水体总细菌量要求在1x10⁵个/mL以上,集约化养殖模式如果预期产量5000kg/亩,水体细菌量要求1x10⁷个/mL以上;条件致病菌如溶藻弧菌数量要低于1x103个/mL,携带毒力基因的弧菌如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要求不得检出。细菌总量、弧菌总量每天波动较大,有条件的养殖场需要每天开展检测,根据上述指标,及时消毒、补充益生菌、细菌营养盐等重新构建养殖生态系统。